wrapper

先求持心之所緣,謂當覓一若畫若鑄工最精妙之大師像,數數瞻視,善取其相,令心中現,或由師長曉諭,思所聞義,令意中現,以此為所緣境。然不應作繪鑄等像想,當令現為真實佛像。

首先要確定要修的所緣,不要今天以甲為所緣,明天又換成以乙為所緣;再者,若以佛身像為所緣,觀想的身體顏色要先確定,不要今天觀想金色的,明天觀想紅色的;形狀大小也是一樣,不要今天觀想的形狀大,明天觀想的形狀小。總之,若以佛身像為所緣,顏色與形狀大小等在一開始時就要確定。為了能清楚確定,所以要先選一個品質好的佛像或唐卡做為觀摩的對象,然後一再地看,把它的樣子在內心裡確定清楚。

事實上,以佛像為所緣修三摩地,所緣境是在意識上而不是在外境上,所以「數數瞻視」是助緣,是為了真正的所緣能容易地在意識上顯現,所以才先用眼睛一直去看。除了這種直接看的方式外,另一種方式是,先聽聞對佛身像的描述,包括身形如何、身色如何、手放的位置等,聽過之後在心中作意。

要注意的是,雖然是靠著佛像或唐卡而在心中生起佛的身像,但它不應該就是繪像或鑄像,例如,若你觀看的是唐卡,則你所緣的佛身像不應該是平面的,應該是活生生、立體的才對;若你觀看的是銅鑄的佛像,則你所緣佛身的材質也不應該是銅的才對。觀看時運用佛身像,就像在運用譬喻一樣,在這種狀況中,外在的佛像是為了在心中生起佛身的形狀與顏色,借用的譬喻而已,一旦在心中形成了佛身的形像,就應該把心中的這個所緣境視為真佛,而不是塑像。

有說將佛像置於面前,用目注視而修者,智軍論師善為破斥,極其應理。以三摩地非由根識而修,要由意識中修。故三摩地之親所緣境,即是意識親境,要於彼境攝持心故,及說是緣前述真境之形像或總義故。

有人說修的方法是眼睛看著佛像而修,但這種方法是錯的。理由是:三摩地並不是在根識上修,而是在意識上修而成辦的,所以,修三摩地時的所緣境是在意識上而不是其他地方。在所緣境未穩固之前,為了能好好修,必須要觀視外在的佛像,一旦所緣境在內心清楚確定了,則要修的所緣境是在意識上顯現的佛而非外在的佛像。簡言之,修三摩地正行時的所緣,是在分別心上形成的佛身像,而非在根識上顯現的佛身像。

這一段,在前面講「辨識止觀」時提過:所緣是影像。從這個用詞可知,它的意思就是在心中顯現的形象,而不是外在的佛像。

…出自:《2006略論止概說》第四講 2006.9.14

悲桑格西法語

智慧小語

有個人跟佛陀說:「我要快樂,但我一直不快樂。」佛陀說:「只要把『我』與『要』丟掉,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。」....(閱讀更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