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rapper

即使無法懂得很仔細,甚至連名相都不太清楚也沒關係,至少要概略掌握道次第的內容,並知道在修行次第上的先後順序。把道次第做為最根本的種子,並且時時提醒自己:「無論學習或修行,都要結合道次第。」然後再開始學習其他的法類。經過學習,稍微明白整個佛教的基道果之後,再真正依止一位善知識,從頭學習道次第,同時開始做一點實修,就算無法廣修也沒有關係。道次第裡的每個項目,都分別花一個月、沒時間的話就分別花一週去實修。這種作法,就像在食物裡放點鹽,會讓你開始嚐到一些佛法滋味。在這個過程裡,若你開始得到一點體會,等到整個道次第的實修都走完一遍後,或許就會產生不退轉的信心。

當然,要產生對佛法真正完整的體驗,例如對愛他勝己的體驗,需要多年長時努力的修習,只靠幾年幾個月的修行是不夠的;但是,一旦對這條道路產生不退轉的信心,即便你親見佛、親耳聽到佛說你錯了,你恐怕反而會想:「佛是怎麼了,為何跟我說這條路錯了?我看見的應該不是佛吧!」哈哈。如果沒有對修行道路生起不退轉的信心,我們恐怕只會隨波逐流,要不就看誰的名氣大就跟誰走,再要不就看周圍大部份的人怎麼做,自己就照樣跟著做。

知道無誤、完整、次第正確的道路後,就可以評估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,知道在眼前的狀況下,自己應該把重心放在哪裡。就算暫時因緣不俱足,例如你現在該學的找不到老師教,老師在教的不是你目前該學的,但因為沒有別的選擇,所以你還是去聽去學。即便如此,在學習時,你會知道雖然它不是自己目前該用力的地方,但它真正運用的時機是在未來的何時。當你透過道次第,明白道途的先後次第,就能對學習順序做出最適當的安排。

任何佛語,你不但知道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必要的,也知道運用的時機。這樣一來,對於其他看似作法不同的人,就不會覺得彼此差異很大。例如,你正處在以聞思為主的階段,看到其他人把重點放在聞思以外的事情時,因為你知道那些都是必要的、有益的、是自己將來在某個階段裡該做的事,就會產生「這些作法都很好」的想法,而這個想法,有助於你對一切人修淨觀,面對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時,也能用這個想法來調整自己的態度。雖然佛教的某些見解與其他宗教很不一樣,但在很多方面,例如在慈愛、布施的實修上,各宗教的主張其實大同小異。一旦明白這些都是需要學習的內容,看到他們的好處與貢獻,也就自然能對他們修淨觀。

我的父母親在修大圓滿,他們說:「書上說大圓滿是最究竟的教法,所以我們只修大圓滿就好,其他就不用學了。」我跟父母親解釋說:「還是要學啊!就像雖然『博士是最高學歷』這句話沒有錯,但學到最好的跟買東西挑到最好的,是兩件不一樣的事。買東西可以直接挑最好的買,但學習時,不能說因為博士是最高學歷,就跳過小學、中學,直接去讀博士班,這樣會讀不來。」

我說:「我不是說書裡寫的是假話,書裡寫的是真的,但在理解這句話時,要用理解『博士是最高學歷』的方式去理解才行。要拿到博士學位,之前要先上碩士班,之前要先讀過大學,之前要先上過高中,就像這樣往前推,推到最後,就必須要從頭學會字母才行。」很多人都有這種錯解,聽到有人說某某法是最究竟的法時,這些人的心態就好像是在選購東西一樣,覺得直接挑選最好的東西學就行,其他的東西都不必學,但這樣是不行的。我就這樣跟父母解釋。

學習道次第的修行架構時,不要只是聽過就算了事。即使不太懂意思,至少要設法熟記;之後,無論學什麼,都要與道次第連結,這樣一來,就能產生匯聚與累積的效果。就像剛才舉例時說的,雖然最開始時手裡只有一千元,也要把容器完整地準備好,之後拿到米就放進米桶,買到糖就放進糖罐,容器準備好了,隨時都可以把東西裝進去。讓學習變得更加精純的方式也是如此,這樣一來,無論學什麼,包括佛法與世間的一切見聞念觸,統統都可以與實修結合。

透過道次第,建立了清楚的架構與順序,此後,不只佛法的內容,連學校裡提供的知識教育,都會成為實修時可以運用的資料庫。讀諺語、歷史、新聞事件甚至看一場電影,都能幫助你實修;身邊發生的一切苦與樂、善與惡,都可以成為實修的助緣,到後來,生病了也對實修有幫助,痊癒了也對實修有幫助,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能與實修融合在一起。

生活在人的社會裡,你無法完全主導自己只做什麼、不做什麼。然而,透過上述練習,當你明白無論做什麼,不但與實修不相違,反而是實修的助緣、是實修的一部份時,無論任何時候都有能做的修行,學法修行就成為既方便又容易執行的事。

西藏有句諺語說:「勇士遍地皆武器。」只要有勇氣,任何物品都可以拿來當武器,不一定非是刀、槍、棍杖不可,不管眼前的東西是什麼,勇士都可以直接運用它成為擊退敵人的武器;若沒有勇氣,就算手上拿著刀,也只會害怕得直發抖而已。同樣的,無論學什麼,都要匯歸於道次第,設法與道次第結合,雖然這件事並不容易,所以沒辦法馬上就做到,但只要成功了,實修對你而言就會變成俯拾皆是、唾手可得的事。你的心會因此變得很寬廣,無論遇到什麼因緣,都可以用來實修。

達蘭薩拉有位長年閉關修行的長者,以前他住在深山裡,後來這幾年可能搬到較近的地方,所以偶爾會在誦戒的場合看到他。我跟他並不熟,但我們都會從別人那裡聽到彼此的消息。有一天,我坐在樹下,長者朝我走來。看到他,我立即起身。長者跟我說話,聊著聊著,他突然說:「我們的這個法啊,快樂時有能修的法,在病中也有能修的法,真好用!」我想,這位長者自己應該就是這樣,無論經歷任何苦樂,都跟實修結合在一起了。

…出自:《2008道次第概說》第一講 2008.7.4

悲桑格西法語

智慧小語

有個人跟佛陀說:「我要快樂,但我一直不快樂。」佛陀說:「只要把『我』與『要』丟掉,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。」....(閱讀更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