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rapper

「道次第」指的是三士夫之道的次第。簡單來說,士夫的意思是人,三士夫是下士夫、中士夫、上士夫。下士夫是希求來生獲得人天安樂的人;中士夫是希求自己解脫的人;上士夫是為利益一切眾生而希求成佛的人。

一切有情都想要快樂,也會設法消除痛苦,只是每個人對於離苦得樂的考慮深遠程度不一。以人為例,剛出生的小嬰兒就知道要尋找快樂、消除痛苦,只是他根本不懂明天與未來,只知道眼前直接的快樂與痛苦,而他能用的方法只有一種,就是哭;幾個月大的嬰兒,開始懂得運用身體做一點離苦得樂的事,例如看到前面有糖果會伸長手去拿;再長大一點,除了眼前的事情,他也會稍微想想以後的事,例如明天要做什麼、學校何時放假、計劃要去哪裡玩等;再長大一些,他會知道如果現在不讀書,以後考試會不及格、找工作會辛苦等;重視學業與工作的人會認真規劃,包括讀什麼學校、擁有什麼學歷,以後才能做什麼樣的工作等。到了一定年紀之後,會開始考慮自己要什麼樣的人生,根據這些想法訂出計劃,因而選擇或放棄某些事情;年紀再大一點,會開始安排老年生活。

就像這樣,雖然每個人的狀況各不相同,目標的大小也有差異,但都會設法離苦得樂。隨著心智程度的提高,考慮的層次也會愈深遠。以上是一個階段。

一、下士夫

當程度再提高,考慮死亡後的狀況,就進入另一個階段。這種人會花時間了解狀況,知道人死後不是什麼都沒有,「我」的相續不會中斷,還會繼續下去。因此他會開始設想一些事情,包括來生要去哪裡?怎麼去?來生可能遇到哪些困難?來生若要過得安樂,現在該怎麼做? 想到來世若投生地獄、餓鬼、畜牲道會很辛苦,所以要設法離開三惡趣、投生人天善趣。至於要投生於善趣的哪裡、成為什麼樣的狀況,每個人想要的可能不一樣,例如有人希望能當上國王、享受財富名聲的安樂,有人可能希望來世投生天界。開始思考這些問題的人是下士夫。

只考慮今生的階段雖然也可以算是下士夫,但從動機的角度來說,思考來生以後的事情才開始算是正法,若只著眼於此生,無論說得再多、再大、再好聽都不算是正法。由於此處我們談的是正法,所以下士夫必須是希求來生安樂的人。只把目標放在今生的人,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之內。

二、中士夫

再進一步想,來生無論投生為人或天人,投生到再好的地方、擁有再多的安樂,可以一直保持下去嗎?不能。無論投生到哪裡終究不免一死,死後還是要繼續投生,然後又死,在這個不斷生生死死的循環裡,大部份的時間都會在惡趣受苦,偶爾離開惡趣投生善趣,終究又要離開善趣,繼續到惡趣中受苦。

如果前世與來生真的存在,現在把病治好,來世還是會再生病;來世病了再治好,治好後又會再病,這種循環根本沒有結束的一天。在這循環裡,苦沒有邊際、造惡業也沒有邊際、煩惱也沒有邊際。到底有沒有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,可以完全根除苦、業與煩惱?思考到這裡,這種人心裡會想,如果有辦法,就一定要照著做。他會進一步尋找不斷流轉的關鍵,發現問題的關鍵是我執,於是設法消除我執,這種人的程度比之前更好,稱為中士夫。

三、上士夫

再進一步擴大思考的範圍,自己若按照中士道的方法做,雖然可以獲得解脫與穩定的安樂,但其他的有情呢?他們都跟自己一樣,目前為止一直在生死輪迴中流轉,領受無盡的痛苦。他們執持有我,受煩惱控制,如果不設法脫離,肯定會繼續不斷地受苦。

再者,事實上自己與他人是平等的,透過另一個理由可知,無始以來一切有情都當過自己的父母,一切有情都是對自己有恩的恩人。想到這裡,就會產生要讓一切有情都獲得穩定安樂的心情。有方法可以達到這個目標嗎?有,方法是自己先成佛,若自己成佛就能辦得到,若沒有成佛就無法辦到。透過上述思惟生起對佛果位的希求並設法成辦,這樣的人就是上士夫。

以下用另一種稍微不同的講法說明。斷除我執、斷除一切煩惱,雖然獲得穩定的安樂,但仍殘餘所知障。只要還有所知障,就無法遍知一切法;不能遍知一切法,就無法成辦一切眾生的義利。如果真心決意要成辦一切有情義利,只要還無法辦到,對他而言就像是一種困難,這種困難雖然不是真正的苦諦,但它跟苦有點像。總之,因為它很像苦,所以必須要斷除,必須成辦一切智。

以上是道次第的綱要,從下士夫的道次第、中士夫的道次第到上士夫的道次第共三個部份。正因為道次第完整講授三種士夫的修行次第,所以才說一切佛語的關鍵重點,都完整統攝在道次第中。

…出自:《2008道次第概說》第二講 2008.7.5

悲桑格西法語

智慧小語

有個人跟佛陀說:「我要快樂,但我一直不快樂。」佛陀說:「只要把『我』與『要』丟掉,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。」....(閱讀更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