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rapper

目錄

上士道的目標是成佛。若要仔細說明什麼是佛,必須花很多時間才能完整介紹,以下只能概略地做一點說明。

(一)成佛的條件

所謂上士夫,是以中士道為前提、把目標放在成佛的人。他想幫助一切有情離開輪迴,幫助一切有情斷除我執的束縛。生起這種心力後,他會自問:「要做到這些事情,我需要具備什麼條件?」舉個例子來說,如果有人掉到水裡,你必須具備哪些條件才能救他?我認為,你必須具備的第一條件是完全不擔心自己也會被水沖走。要不就是因為你很會游泳,要不就是雖然不會游泳,但因為站在安全的岸邊,所以不擔心被水沖走。否則,如果自己也被水沖走就無法救人,所以第一個條件是無懼。

第二個條件是對溺水者的慈愛心。如果對溺水者沒有愛,只要自己游得上岸就好,根本不會多看對方一眼;如果溺水者不是朋友而是敵人,說不定非但不會伸手搭救,反而會暗自叫好,所以慈愛是必須具備的條件。第三個條件是懂得救人的方法。想想看,即便對溺水者有慈愛心,而且自己就站在安全的岸邊,但是不懂得救人的方法,包括丟繩子、大聲呼救等這些事情都不會做,就只能眼睜睜看著、哭著,一點辦法也沒有。

透過以上例子可知,想要幫助一切有情脫離輪迴的怖畏、脫離煩惱的怖畏,自己必須先脫離輪迴、從煩惱的怖畏解脫,這是第一個條件;其次,只是自己解脫並不足以幫助有情,還必須對一切眾生有不退轉的慈愛心才行,所以第二個條件是大悲心;第三,就算自己解脫了,也對眾生有大悲心,但如果不懂得救眾生的方法還是沒有用,所以必須有遍知一切法的智慧。總之,想要幫助一切眾生,必須具備三個條件:自己已離一切怖畏、對一切眾生有慈愛心、遍知一切法。

(二)如何開始

斷除一切過失、對眾生的大悲心達到究竟、現前遍知一切法,具備這三個條件者就是佛;希求成佛,就是希求能具備這三個條件。當然,如果你對於要成辦的佛果有別的看法,那是另一回事;但如果你想要成的佛是具備上述三個條件的佛,那就必須給自己一個開始。有開始,才能達到究竟。

佛具備的第一個條件是離一切過失,這件事情無法一開始就做得到,必須從斷除一個過失開始做起。選一個過失,開始試著斷除它,例如試著做到今天不殺生,或是做到從今天起到沒死之前都不殺生。又例如決心不說謊,就算做不到一輩子都不說謊,但可以試著把期限訂為一天,從一天開始練習,要求自己一天不說謊。總之,把目標放在斷除一切過失,當你開始斷除一個過失,就是朝著斷除一切過失這個方向邁出一步。

第二個條件是對眾生具有慈悲心,簡單說就是修慈悲心。雖然無法馬上生起利益一切有情的心,但可以從自己的朋友或室友開始做起;同樣的,雖然無法馬上幫助有情脫離一切痛苦,但可以先從幫助他人離開小小的痛苦開始。就算你現在能做的事情很小,但無論如何就是開始了。只要內心設定的目標是成佛,再小的努力都是在實修大乘教法;如果沒有安立這個目標,你所做的就不會成為大乘法的實修。

設立目標,接著給這個目標一個開始。目標放在要成佛,下手處就從眼前做得到的小事開始。父母愛孩子、幫助孩子時,要練習換成以下這種思惟「我要成辦一切有情的義利,一切有情包括我的孩子,所以我從照顧我的孩子開始。」把目標放在成佛,則你所做的雖然只是照顧自己的孩子、做著家裡的事,也都成為大乘法的實修。再者,身為父母,雖然現在能為孩子做的,只是提供暫時的衣食與學習等,但你心裡想「總有一天,我要幫助你究竟成佛!」帶著這樣的想法照顧孩子,同樣也是大乘法的實修。總之,為了成佛,要在慈愛這個方面,邁出開始的一步。

第三個條件是具備一切遍智,因此現在要開始學習。為了成佛所以要先學習四聖諦,為了學四聖諦你覺得自己必須懂藏文,所以你開始學藏文字母。由於目標放在成佛,學藏文字母也就因此成為一切遍智的實修。


(三)根據目標校正修行方式

稍微了解設定的目標,才能真正確實地思考如何達到目標、該做哪些事,從而訂出有效的計劃。如果只是口頭上跟著人家喊要成佛,但心裡對這個目標一點概念都沒有,就無法根據目標規劃該做的事。

成佛、或說實修大乘教法的目標,就是達到這三個條件 。這個概念在《般若十萬頌》、《般若二萬頌》與《般若八千頌》裡都有講到。彌勒菩薩在《現觀莊嚴論》裡解釋這段佛經的意義說:「勝諸有情心,及斷智為三,當知此三大,自覺所為事。」其中「勝諸有情心」指的是菩提心,「及斷智為三」中的「斷」指的是離一切過失,「智」指的是一切遍智,這三者是實修大乘佛法者的「所為事」,大乘行者是為了達到這三個目標而實修的。

知道自己實修的目標後,面對不同的說法時也會稍微有判斷的能力。例如有人跟你說用某種方法可以成佛,由於你稍微認識什麼是佛,所以有能力稍微判斷他講的方法是不是成佛的因。再者,若你真的認同佛就是具備上述三個條件者,而你也真的想成佛,你自然就會知道應該要開始學習、應該開始斷除過失,而且也應該開始培養慈悲心。不必依賴上師不斷叮嚀,也不必再查書,只要真正認識要追求的目標,就會比較清楚自己該做什麼事。

我有一位親戚是個修行人,他說他要即身成佛。我問他修些什麼,他說在修「什麼都不想」,包括不回想過去、不計劃未來,也不隨現在的根識起舞,如此安住在空朗朗的狀態中修定。他說的其實是一種以心為所緣修三摩地的方法,若在其他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好好修,它是一種深細的修行方法。但這位親戚就只修這個方法,他說,不必其他的修行,也不用讀書學習,只要這樣修就會成佛。由於我學過現觀、讀過《現觀莊嚴論》,書上說佛具備上述三個條件。針對他的說法,我馬上想到:用「什麼都不想」的方法,最後會產生「什麼都知道」的結果,這聽起來非常不合理。透過「什麼都不想」的方法,如何能突然就懂得包括四聖諦、十二緣起在內的一切法呢?

當然,這位親戚說的修行方法,是在專修三摩地的階段時可以用的方法,例如在為期兩個月或六個月的時間裡什麼都不想,也暫停學習經論,這種作法是可以的。因為一段時間只能專心做好一件事,為了這個目的,所以在某一段時間裡專門這樣修是可以的。但是,如果完全不學習就可以成佛,則一切遍智這種結果到底怎麼來?我察覺到這個矛盾,覺得他說的成佛方法應該不可行。

如果對方說:「成佛不一定要遍知一切法。」你可以追問:「不遍知一切法,如何成辦眾生義利?」如果對方再說:「成佛不一定要成辦眾生義利。」聽到這裡,你應該可以直接回答他:「你說的佛,不是我要成的佛。」雖然對方也用佛這個名詞,但對於把目標設定在利益一切有情的人而言,對方說的這種佛,就不是他要成的佛。他知道,如果不遍知一切法,這種佛就不是他要成的佛。

我問那位親戚:「你說用這種方法可以成佛,要怎麼成啊?」他有點說不太出來。我們就這樣一來一往地聊著,後來他說:「用這種修行法,因為什麼都不作意,一切妄想分別都會沒有,最後所有的顯相都會消失。顯相完全消失時就成佛了。」我問:「若一切顯相完全消失,要如何成辦眾生義利呢?」如果你既明白用這種修行方法成就的佛無法成辦眾生義利,但在每次觀修之前又說「為利有情願成佛,所以我現在如此修行」,這話豈不是謊言?難道每一座觀修,都是從謊言開始的嗎?

沒受過教育的鄉下人,很容易跟著大家喊口號。他們會說:「佛很珍貴所以要成佛。」但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是佛,只要有人善於宣傳,自稱擁有最重要的成佛方法,大家就會一窩蜂地盲目跟隨。各位大多受過教育,應該不會這樣才對。

…出自:《2008道次第概說》第二講 2008.7.5

悲桑格西法語

智慧小語

有個人跟佛陀說:「我要快樂,但我一直不快樂。」佛陀說:「只要把『我』與『要』丟掉,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。」....(閱讀更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