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rapper

目錄

(三)根據目標校正修行方式

稍微了解設定的目標,才能真正確實地思考如何達到目標、該做哪些事,從而訂出有效的計劃。如果只是口頭上跟著人家喊要成佛,但心裡對這個目標一點概念都沒有,就無法根據目標規劃該做的事。

成佛、或說實修大乘教法的目標,就是達到這三個條件 。這個概念在《般若十萬頌》、《般若二萬頌》與《般若八千頌》裡都有講到。彌勒菩薩在《現觀莊嚴論》裡解釋這段佛經的意義說:「勝諸有情心,及斷智為三,當知此三大,自覺所為事。」其中「勝諸有情心」指的是菩提心,「及斷智為三」中的「斷」指的是離一切過失,「智」指的是一切遍智,這三者是實修大乘佛法者的「所為事」,大乘行者是為了達到這三個目標而實修的。

知道自己實修的目標後,面對不同的說法時也會稍微有判斷的能力。例如有人跟你說用某種方法可以成佛,由於你稍微認識什麼是佛,所以有能力稍微判斷他講的方法是不是成佛的因。再者,若你真的認同佛就是具備上述三個條件者,而你也真的想成佛,你自然就會知道應該要開始學習、應該開始斷除過失,而且也應該開始培養慈悲心。不必依賴上師不斷叮嚀,也不必再查書,只要真正認識要追求的目標,就會比較清楚自己該做什麼事。

我有一位親戚是個修行人,他說他要即身成佛。我問他修些什麼,他說在修「什麼都不想」,包括不回想過去、不計劃未來,也不隨現在的根識起舞,如此安住在空朗朗的狀態中修定。他說的其實是一種以心為所緣修三摩地的方法,若在其他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好好修,它是一種深細的修行方法。但這位親戚就只修這個方法,他說,不必其他的修行,也不用讀書學習,只要這樣修就會成佛。由於我學過現觀、讀過《現觀莊嚴論》,書上說佛具備上述三個條件。針對他的說法,我馬上想到:用「什麼都不想」的方法,最後會產生「什麼都知道」的結果,這聽起來非常不合理。透過「什麼都不想」的方法,如何能突然就懂得包括四聖諦、十二緣起在內的一切法呢?

當然,這位親戚說的修行方法,是在專修三摩地的階段時可以用的方法,例如在為期兩個月或六個月的時間裡什麼都不想,也暫停學習經論,這種作法是可以的。因為一段時間只能專心做好一件事,為了這個目的,所以在某一段時間裡專門這樣修是可以的。但是,如果完全不學習就可以成佛,則一切遍智這種結果到底怎麼來?我察覺到這個矛盾,覺得他說的成佛方法應該不可行。

如果對方說:「成佛不一定要遍知一切法。」你可以追問:「不遍知一切法,如何成辦眾生義利?」如果對方再說:「成佛不一定要成辦眾生義利。」聽到這裡,你應該可以直接回答他:「你說的佛,不是我要成的佛。」雖然對方也用佛這個名詞,但對於把目標設定在利益一切有情的人而言,對方說的這種佛,就不是他要成的佛。他知道,如果不遍知一切法,這種佛就不是他要成的佛。

我問那位親戚:「你說用這種方法可以成佛,要怎麼成啊?」他有點說不太出來。我們就這樣一來一往地聊著,後來他說:「用這種修行法,因為什麼都不作意,一切妄想分別都會沒有,最後所有的顯相都會消失。顯相完全消失時就成佛了。」我問:「若一切顯相完全消失,要如何成辦眾生義利呢?」如果你既明白用這種修行方法成就的佛無法成辦眾生義利,但在每次觀修之前又說「為利有情願成佛,所以我現在如此修行」,這話豈不是謊言?難道每一座觀修,都是從謊言開始的嗎?

沒受過教育的鄉下人,很容易跟著大家喊口號。他們會說:「佛很珍貴所以要成佛。」但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是佛,只要有人善於宣傳,自稱擁有最重要的成佛方法,大家就會一窩蜂地盲目跟隨。各位大多受過教育,應該不會這樣才對。

…出自:《2008道次第概說》第二講 2008.7.5


« Prev 2/2 Next

悲桑格西法語

智慧小語

有個人跟佛陀說:「我要快樂,但我一直不快樂。」佛陀說:「只要把『我』與『要』丟掉,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。」....(閱讀更多)